買數位相機需考量 [規格] 像素: 3~4百萬 焦距: 數位相機的焦距與傳統相機的焦距計算方式不同 一般都會附上傳統的計算方式, 如: 35~105(算是不錯的變焦選擇) 光圈: 一般都是寫其最大光圈值 如: F 2.8 但若是變焦的鏡頭, 則最大光圈值會因為變焦的關係而有不同 所以一般可變焦相機的光圈值可能是 F 2.8-4.9 這是表示在焦距為 35mm(廣角) 時, 其光圈是 F 2.8 (會亮一點) 在 105mm(望遠) 時, 光圈是 F 4.9 (會比較暗一點) 對焦: 有的會提供手動, 以解決自動對焦不正確時使用 一般對焦距離: 多數數位相機提供近拍功能, 距鏡頭過近的物品需要近拍功能 最短對焦距離: (即近拍功能) 測光: 分有中央重點, 點測光為多, 主要是用以偵測中央區域或特定點的曝光測量值 另有相機提供矩陣測光, 可提供整張相片曝光平均測量 曝光補償: 一般正常曝光是以 18度灰卡 做為標準(因為對相機來說, 沒有顏色的差別, 只有黑白灰階的不同, 在實拍上, 風景照片若用了 -2/3EV 的曝光補償, 可使得 色澤稍暗, 但可使天空更藍, 草地更綠; 若拍人時, 若人的臉過暗則可用 正補償 + 1/3EV 到 1EV 可使人臉亮一點, 當然, 因為是整張照片都加了正補償, 所以背景也會變得較亮, 所以在專業攝影上, 會利用反光板或燈光來做補光, 以保持 背景不致過亮或因太亮而不見) 感光度: 100/200/400/800/1600 如同400度感光底片可使你在較暗的情況, 依然有較好 的拍攝成果, 不致產生失敗, 100度即指100度底片也就是一般的底片(7-11常容易買到100 & 400的) 閃燈: 一般都有, 會需要考量GN值(不詳談) 會需要的功能是: 自動/強制閃燈/強制關閉/防紅眼/慢速閃燈 等功能 強制閃燈可做補光作用(見曝光補償一段), 強制關閉, 用以拍攝夜景時用 防紅眼: 會預閃一次, 讓被拍攝的人物或動物的眼球先充血一次, 第二次閃光才會正 式拍下, 紅眼情況也會消失, 不會再有可怕的鬼眼紅光 高級一點的相機還會提供外接閃燈埠(一般是沒有的) 光圈先決: 大光圈 F 2.8, 愈大則景深愈淺, 拍人物時可將背景模糊掉, 讓人物更加鮮 明活跳 小光圈 F 8 以上, 則適合拍攝風景, 將遠近都拍下來 快門先決: 快速快門 1/125秒 以上可將流水變靜態, 可拍攝快速移動中的物體而不會 產生模糊的流動感 慢速快門 1/60秒 以下可產生流動感, 通常拍溪流時, 為表現有浪花或白色水流, 則可用慢速快門 影片/動畫: 依需求(不詳談) 特殊模式: 12種情境模式(人像/夜間人像/逆光/風景/煙火/海灘雪景/博物館/ 翻拍/室內/近拍/遠景/日落) 像是配套措施, 讓你不用去做太多設定便能拍攝適當情境的照片 記憶媒體: CF Type I/II 或 Smart D 有的相機會有容量上限, 不讓你用超過特定容量的記憶媒體 非壓縮格式: 有 TIFF / RAW 壓縮格式: JPEG / 或其他 白平衡: 自動或手動(或兼具) [其他] 白拍器: 2秒或10秒(不等) 聲音錄製: 有的是動畫歸動畫, 不包含聲音(或是影音非同步) 屈光度: 給有近視的人用 視訊輸出: NTSC/PAL 可輸出在電視上(利用AV端子或S端子) 介面: USB / 序列埠 / IEEE 1394 / 紅外線 外掛鏡頭: 改變鏡頭能力, 如魚眼鏡頭, 望遠鏡頭, 中高級才有 電池: 專用或一般鹼性電池 剩下未提及的部份, 就是你看得爽就好了